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7章 封侯是我愿(1/3)

作者:乔尼小样儿
慈禧太后在等庆亲王奕劻跳出來反驳李鸿章的主张,可是左等右等庆亲王等一帮保守派人士,沒有一个人跳出來说话的,这与平常时的朝议颇有不同,心里有些奇怪,这是为何呢,

慈禧太后听了清流派和洋务派唇枪舌剑,几轮下來也听出个大致,不由嫣然而笑道:“既然你们都在说探花郎李国楼的事,李国楼,你也上前一步说话,”

“扎,奴才遵旨,”李国楼哭腔应道,跨前一步,跪在金砖地上,他心里好委屈啊,那些清流派竟然在朝堂之上说他,“私德亏欠,就是因为留洋归來的缘故,”光明正大的金銮殿上,清流派的人,真是太不要脸了,双方摆道理,讲事实,哪能把他的老底揭露出來,这些事情,他的档案里都有,太后娘娘不是依然钦点他当探花郎了嘛,

李国楼大声道:“禀皇上、两宫太后娘娘,奴才先要辩驳几句,关于私德岂能放在光明正大的朝堂之上乱讲,私就是秘,君子难道是可以在朝堂之上,谈论私生活的吗,就算对奴才品德有看法,大可以上奏朝廷,让皇上以及两宫太后娘娘圣裁,国家取士首先是看这个人的能力,就像汉朝开国功臣陈平,史书上也写他私德亏欠,但依然掩盖不了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最后陈平为大汉朝鞠躬尽瘁,死于丞相的工作岗位上,这是个多么值得敬佩的人,奴才就是以曲逆侯为榜样,要为大清国建立不世之功,封侯是我愿,忍辱尝苦胆,來日乘风浪,青天耀东方,”

李国楼真有些急智,一番说辞不仅让王公大臣对他刮目相看,也让慈竹帘子后面发出赞叹的“嗯”的嘉许声,而且是两声,连慈安太后也对李国楼充满好感,

李国楼面露感激之色,继续说道:“臣读过圣贤书,也学过洋文,谈论孰优孰劣,那是沒有意义的事,要大辩论,理应放在翰林院,不是摆在养心殿朝议时畅谈,因为这个道理太深奥了,谁起个头,讲一天也讲不完,我大清不是要用洋人的文化教育百姓,而是需要掌握一些我们圣人学说里所沒有书写的实际操作上的技巧,俗话说的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在我大清聘请的那些洋人高级技师,他们都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会有所保留,人都有私心,绝不是因为那些技师是洋人的关系,而是人性使然,想要打破这种格局,只有走出去,把洋人技师的所有本领学会,扎扎实实的从打地基开始,这样才能建起万丈高楼,让聪颖的学童从小学习西方的使用技巧,这就像我们学习的圣人学说,十年寒窗才能有所收获,哪有半吊子的人,成为两榜进士的道理,奴才也呈上了折子,里面所写的内容,就是奴才的实际体会,所谓雾里看花,谁能说得清楚,要说有发言权,奴才斗胆一句,听留过洋的学子,又刻苦钻研过理学的学子李国楼的话,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大清靠像李国楼这样的一批洋为中用的人,又能融会贯通,最后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理学发扬光大,走向全世界,未來的大清国就可以屹立于世界之巅,万邦來贺的盛景,指日可待,还望皇上,两宫太后娘娘,成全奴才这个心愿,”

李国楼皮多厚,把自己吹嘘夸耀一通,让清流派还一时对他毫无办法,因为李国楼所说的事,万途归本纳源,最后反而落到圣人的理学上去了,

“嗯······李国楼是忠君爱国之士,本宫欣赏你的勇气和表白,平身,”很少开口的慈安太后出声了,她的话语是一言九鼎,

旁边的史官立刻记录在案,“李国楼是忠君爱国之士”这句话是母仪天下的东宫慈安太后给予李国楼最高的褒奖,永远记录在史册之上,

连慈禧太后听了也欢喜,和慈安太后两人互相点点头,赞许李国楼能言善辩,不愧为她们钟意的探花郎,一番话掷地有声,让洋务派和清流派都不出声了,偃旗息鼓了,那些王公大臣都被李国楼的话给绕进去了,一时半会儿,谁都抓不出他言语中的把柄,

李莲英从叠起的牍碟里找出李国楼的折子,递给慈禧太后翻阅,又让她心里一喜,李国楼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陈条,这样的奴才才是贴心的奴才,慈禧太后高兴的笑道:“嗯,道理是越辩越明,今天的朝会出了个辩才李国楼,讲得颇有道理,关于恭亲王的折子《拟选学童出洋学艺折》朝廷批准了,不过不许让落榜的举人去总理府学习什么洋文,考不上也可以做官嘛,左宗棠不就做到陕甘总督了嘛,再说等过二年还可以再考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道理,你们不懂吗,”

“臣领旨谢恩,恭送皇上、两宫太后娘娘起驾,”恭亲王洋洋得意的扫视那帮食古不化的清流派,早朝以洋务派完胜而结束,打小报告的人是沒有好下场的,

同治皇帝从头至尾,沒有吭声,一直翻阅着折子,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最后开口道:“赏李国楼,一眼花翎一根,”

“奴才,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李国楼跪在地上磕头,旁边的大臣嫉妒的眼睛都绿了,五品官官帽上插有“蓝翎一根”,而“花翎”是三品大员的所佩戴,在同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七界剑皇 缠绵 前妻,诱你成瘾 军服蜜爱:帝少的亿万萌妻 萧长夜萧霸 结婚三年不理我,误诊癌症你破防 书生有种 山海风月记 九流闲人 白雪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