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一碗汤里的乾坤(2/3)
作者:乔尼小样儿
吃饱喝足。新武军军官们排队洗碗。而后把自备的碗筷交给贴身的戈什哈。常胜军的军官辄不用动手。用过的碗筷由贴身的勤务兵清洗。
李国楼作为总指挥。很多事不用他操心。战俘、奴隶等诸多事宜。都不归他管。军人吃得好。吃得差。不是由他说了算。要看实际情况。身处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毫无头绪。四周状况百出。但李国楼相信手下人的能力。他就算看见状况发生。也不会去瞎指挥。交代一声。让手下人去处理。李国楼的职责是管好军队。让全军保持高昂的斗志。
李国楼、白朗宁等高级军官。來到指挥室。李国楼谈笑自如。和林泰曾拉起家常。李国楼了解了林泰曾履历之后。笑着说道:“林泰曾。看不出你年纪轻轻还是一名儒将。还到英国深造过。和我一样嘛。在战场上善于动脑。能够守住马公港。记你甲等功。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你还能处理好与泰雅族的土司雅布和北邹族的土司舒发然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省去我军的后顾之忧。你赶紧派人联系。我要尽快与雅布、舒发然见面。”
林泰曾二十多岁。脸型偏瘦。蓄有八字须。身体结实。五尺身材。小养尊处优。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先去英国留学后又转入马尾船政学堂。都是为将來的仕途铺路。文化学识并不出众。科举之路无望。这才投笔从戎。林泰曾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人。属于根正苗红。是大清的后备人才。官场的前辈都会提点他。将來大有可为。
俗话说先人种树。后人乘凉。放在哪一个朝代都一样。南洋水师的一批军官。都是官宦子弟。而且是抱成团前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国楼同样如此。家族势力庞大。这才一步登天。白丁居于高位也有。但那要靠机遇。很难做到一呼百应。
就像冯子才战功卓著。但出身匪类。便不着人待见。照样被长官参下台。冯子才还要靠李国楼的势力。重回政坛。
林泰曾虽然年轻。涉足官场不久。但很懂规矩。毕恭毕敬的回道:“禀李总指挥。属下不敢贪功。守住马公港是奋起军十二营全体将士用命。与泰雅族的土司雅布和北邹族的土司舒发然关系融洽。那是地方官知事兼学政徐秋生的功劳。不过这些天因粮草补给问題。徐秋生被属下逼急了。躲起來了。属下还要把他找出來。”
李国楼摇头道:“胡闹。你们两个人。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就算有矛盾也不能避而不见啊。赶紧派人把徐秋生叫來。军民同心才能打胜仗。”
“是。属下立即派人去找。李总指挥。你先喝口茶。属下马上回來。”林泰曾抬头看一眼李国楼。年轻的总指挥让人不敢仰视。
林泰曾找二名退役的老军人。他们与徐秋生有生意往來。让他们连夜到头城镇。把徐秋生找來。
林泰曾对李国楼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同门师兄弟。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人。早就把李国楼吹上了天。台湾海战二战二捷。为南洋水师书写胜利的篇章。最让林泰曾激动的是。李国楼是大清最有钱的官商。他不用为钱财发愁了。少数民族的土司皆是见钱眼开的主。有钱还有什么事办不成。爱国同胞泰雅族人和北邹族人会把存粮出售给清军。
林泰曾面临的困难。对于李国楼來说。不存在困难。林泰曾转移话題。说到日军对屏东的进攻以及海岸线海盗的骚扰战术。
李国楼等人围在模型地图前。看着屏东地形。商议如何打好与日军的第一仗。
“林泰曾。海盗在周边捣乱怎么办。”李国楼指着狭长的海岸线。海盗的骚扰战术。让清军不能集中主力部队。不可能让水师主力去打海盗。李国楼虽然消灭了一支海盗舰队。但还有其他地方的海盗在周边活动。
此时。日本是由军阀自治的幕府政府向中央集权转变。就是国会掌权。但是。地方军阀势力依然很强大。
日军入侵台湾。就是中央政权向地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日本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认为日本的国力。与大清相去甚远。大久保利通就不支持日军攻打台湾。但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不好。政府为了偿还幕府家族的损失。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引发各地农民起义。地方军阀武力反抗中央集权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加强民族凝聚力。这才有日军入侵台湾。
在日军入侵台湾的同时。日本地方军阀沿袭古老的传统。组织民间“探险团”。也來台湾发财。甚至入侵福建沿海地区。但时代不同了。热兵器的出现让海盗不敢轻易进入内陆。害怕被清军围歼。对沿海的渔村、城镇。稍作骚扰便转回大海。
但这种骚扰战术。让大清沿海地区。风声鹤唳。牵制了许多清军兵力。地方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李国楼不耻下问。把难以解决的难題推给手下的将官。认为手下的将官里。一定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良将。
林泰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