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华殿大学士温达病故于家中,帝闻之,深为伤感,赐谥号“文简”,派三爷为代表,到温府吊唁,并奠茶酒,赐祭葬,五爷、七爷等一众阿哥尽皆参与治丧,诸多朝臣也纷纷到温府祭奠,至于四爷、华殿大学士,补温达之缺,至此,六位大学士再无遗缺,分别为张廷玉、马齐、萧永藻、王掞、王顼龄、嵩祝,六人分掌六部,并一体为弘晴之辅,共决国政。
六位大学士虽说只是更易了两人,可于弘晴而论,影响却是极大,不单是因折了温达这么位得力臂助之故,更多的则是因新上任的两位大学士用起来极不顺手——嵩祝就不说了,那纯粹就一平庸无才之辈,之所以能登上大学士这等高位,完全就是因着其镶白旗出身以及资格够老之故,此老当了一辈子的将领,统兵打仗的能力还算勉强,可要说到政务能力么,几乎与白丁无异,写出来的节略实在是惨不忍睹,洋洋千言,却又不知所云,弘晴无奈之余,也只好请这位爷自个儿一边玩了去,啥政务都不交予其处理,只叫其在兵部呆着坐镇了事,至于王顼龄么,倒是才气过人得很,写起折子与节略来,当真是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可论及实用性,基本为零,尽是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压根儿就派不上啥大用场的,没辙了,弘晴也只好请这位爷消停一些,打其去了礼部,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算是尽忠职守了。
老爷子给的两个主要助手不堪大用,弘晴却也没辙,这朝堂之事还轮不到他来做主,无奈之下,也就只能是将自力更生的精神挥到了极致,连自家王府都不回了,每日里下了班,便带着公文径直入宿颐和园,没日没夜地赶着工,待得到了三月底,总算是将积压的政务处置完了大半,纵使如此,可离着老爷子所规定的四个月内完美处理所有积压之公务的要求,在进度上显然还有着一段不算小的差距,然则弘晴却是不得不停了下来,没旁的,只因俄罗斯使节团已是到了京师。
俄罗斯的国书是一到了京师便递到了礼部,老爷子也在第一时间看过了,不过么,却并未有只言片语的评价,顺手就将这么份国书又传到了弘晴处,交待只有一句,让弘晴自己看着办,除此之外,再无旁的言语,这等情形一出,弘晴可就不免有些头大了的——老毛子从来都不是啥好东西,此番前来,表面上是要来跟大清签订《友好互助条约》的,可实际上么,却是想着趁火打劫,所谓的出兵帮助大清平叛明摆着就是个圈套,这是想着从大清身上剜下块大肥肉来,偏偏朝中不少官员对西线战事久拖不决已是怨烦不已了,竟然真有不少人上本表示可以跟老毛子合作的,再加上四爷、武中,自无一人能跟弘晴相提并论者,他自是清楚加加林如此狂傲的底气所为何来,此无他,经过了彼得大帝数十年的西化建设之后,俄罗斯帝国已然成了世界强国之一!
俄罗斯在综合国力上虽比之大清还差了老大的一截,可就军事实力来说,却是已高出了大清不少,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俄罗斯的尖端军备比大清先进,实际上,就尖端力量来说,丰台大营里那支新军绝对是站在了当今世界上武器装备最先进的顶巅,奈何大清眼下也就只有这么一支新军而已,至于其余军队么,无论战术意识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而反观俄罗斯,这么些年来四下征战,先后击败了北欧强国瑞典,又与土耳其在中亚打得难解难分,更曾吞并了爱沙尼亚等周边诸国,其军队的战斗力已是淬炼出来了,两大帝国之间若是爆国战,大清一开始注定要大败上数场,毫无疑问,这正是加加林敢如此猖獗的底气之所在。
“哦?说说看,贵国究竟有甚打算。”
弘晴并未在意加加林的猖獗态度,此无他,真要是爆了国战,最终的胜利者只会是大清,此一条,加加林看不出来,可弘晴却是心中有数得很的,不过么,却也懒得说破,待得通译翻译一毕,弘晴便已是不咸不淡地回应了一句道。
“仁郡王阁下,这就要看贵国的诚意如何了。”
这一见弘晴还是那么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加加林眼中立马便有道凶光一闪而过,狰狞地一笑,摆出了副勒索的架势。
“诚意?我大清对来访的朋友一向很有诚意,可对于找上门来的豺狼么,那就只有刀枪相迎了,就不知大公阁下是哪一种人了?”
弘晴从来都不是个好性子之人,对外素来强硬,又岂是怕事之辈,这一听加加林大公的话说得如此之狂妄,眼神立马便锐利了起来,冷冷地一笑,毫不客气地反诘道。
“哼!就你们那等拿着大刀长矛的军队,在我大俄罗斯强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不用多,本人只须率一个师就可以横扫你们几十万大军,强权之下,一切顽抗都是虚幻!”
通译刚将弘晴的话翻译出来,六名俄罗斯军人全都怒了,加加林倒好好些,尽管面色难看,但却并未急着出言反驳,反倒是坐在其身旁的一名少壮军人暴怒无比地一拍桌子,嚣张万分地便喷薄出了一大段的狂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