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触龙赵太后》
赵威后,就是赵惠王之妻,就是《触龙赵太后》里面的赵太后,就是《赵威后问齐使》里的赵威后。公元266年,赵惠王去世,赵孝成王年幼,就由赵威后执掌国政。她凭着三句不同寻常的问话和对齐国几个人的高度关注,就名垂青史,真是气死那些呕心沥血的劳模级政治家。尽管许多人凭着这篇章对赵威后有着以民为本等高度评价。但是纵观赵威后期间,并没有把赵国带入强盛,她死后马上就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也只存在了四十二年。这充分明赵威后没有成熟的治国思想,虽然通过对话把齐使挤兑得哑口无言,但是尖酸刻薄的问话只起到了逞口舌之快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强化外交的作用。
话赵威后新上任,齐王也就是赵威后的弟弟就派人来慰问,并写了慰问信。没想到,赵威后还未打开信封呢就问使用:“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老百姓没有闹事吧?你们老总平安无事吧?”
按一般的礼貌,收到朋友来信,应当立即打开来看才是。信上了的,就不必再问;信上没的,再问不迟。如果我是那个送信的使者,也一样不高兴。“苟无民,何以有君”的山寨大道理,人家未必不懂。谁贵谁贱,谁本谁末,大家心里清楚着呢;就象现在不管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唱得多响,可是重要场合开会时,发言人也不用像她那样矫柔造作,把“各位同志”硬放到“各位领导”之前。
再看她对所谓齐国那几个人的态度,更显示出了赵威后是个情绪化的人,只知道意气用事,缺少应有政治智慧和头脑。比如钟离子和叶阳子,虽然作一些慈善事业,就号召让他们入朝为官,这明显不是量才而用。还有那个北宫婴儿子为了养父母自己就作老剩女,也根本不值得提倡,因为那样会把她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招个夫婿来一块养父母就两全齐美了。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笑话人家齐王不会杀人!什么人家於陵子仲何为至今不杀,我倒要问问她——人家於陵子仲何罪之有?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这就是罪吗?人家就是不愿意当官而已,怎么着你了?人家妻子儿女也没告状他不好,要你操什么闲心人家不治其家?噢,你觉得人家的罪状就是“率民而出于无用”啊!怎么算有用?怎么算无用?愿意被你利用的就好?不愿意被你利用的就杀? 弄了半天,你把民排在前头,其实并不是为了民的自由幸福啊!你表面上是为人民服务,骨子里却是让人民为你服务啊!谁不为你服务,你就要杀谁。
赵威后满嘴唾沫星子地忙着显摆自己的觉悟和见识,人家齐王很可能是熬了一个晚上才给写成的信,不知到最后拆还是没有拆!
赵威后的这篇精彩表演并没有收入战国策的赵策却被收入齐策中,所以我觉得可能当时赵国人觉得这几话并没有带赵国带来正面效果没有没记,而齐国却认为赵威后在干涉本国内政当作外交事件而记载的吧。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