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臧僖伯谏观鱼》
有一年春天,鲁隐公想到棠那个地方去看捕鱼。这时大臣臧僖伯上场,给他上了一堂怎么样才能当好国王的岗位职责理论课。臧老师最后把这一大段话总结为一个结论:“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也就是:至于山林河流中的一切,都是用来做器具的材料,那是仆役的事,官吏的职责,不是您应该管的事。”
棠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山东鱼台县,离宋国和鲁国的边境较近,离当时的鲁国首都曲阜较远。鲁隐公想到那个地方游玩。怕朝中大臣阻拦,就借口自己到那个地方观看捕鱼,捕鱼估计是当时的支柱产业,就象现代干部借口考察公费旅游一样,把一次游玩得冠冕堂煌。朝中大臣基本都是老中医,都看透了这个不怎么高明的偏方,大多数就顺水推舟地装聋作哑了。但只有一个除外,他就是臧僖伯。
臧僖伯是个高明的政客,他既没有明哲保身地装聋作哑,也没有大刀阔斧地正面进谏,而是采取了一种可进可退的中间策略,即旁敲侧击的方法。他:您作为国王,岗位职责简单地就两项,一是进行祭祀,二是军事训练。除了这两项工作,都有大臣专门负责,你干涉其中就是越权,包括去棠地考察捕鱼,都会造成国家的混乱,你可得心哪。
我想鲁隐公当时的表情一定非常尴尬,他去棠地已经列入出行的计划众所周知,如果只因为臧僖伯的几句话改变未免大失威严,可是他实在没有勇气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强权镇压大臣的进谏,他又红着脸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我要去巡查边境”。史书上没有详细他在棠地到底干些什么,但他如愿以偿看到了捕鱼,只是臧僖伯却借口有病没有同行。史书评价鲁隐公,执政平庸没有野心。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臧僖伯的劝谏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却为后世的职场树立了一个精明老练的榜样,既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装聋作哑,也没有急躁莽撞,而且关键时刻还能够轻松的置身事外,真是圆滑到了极处,直到现在读来还让我佩服不已。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