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帝本纪赞》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估计也是司马迁写得最苦的一段历史。主要都是远古时代的帝王故事,而这篇五帝本纪最后的赞也成了司马迁大倒苦水的地方。
五帝故事之所以难写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离写作的时代太久远,而当时化也太不发达,相关记录太少,而流传下来的也大多是神怪传荒诞不经,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司马迁如果真的按照民间传那样写史记就太恶搞了,所以他才把自己写这段历史的主要做法写下来,为后人治史树立了榜样。
在这篇章中司马迁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史料。史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相关记载,也就是当代或近代人对那段历史的有关著作,但这种以竹或纸为原料的书籍属于易品,容易被毁掉或散失;二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这种口口相传的故事难免不被夸大被人为赋于传奇色彩,从而失去了历史价值;三是进行实地考察,每当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过都会留下痕迹,如古战场的刀枪、宫殿里的建筑、记录事件的书等,都为真实的还原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而要写成真实可信的历史只有史料远远不够,还要进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对材料进行甄别和筛选。主要有三个方法:一是对太离谱的传故事要大胆放弃,不得入史;二是要把从不同渠道得来的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内容一致的才证明了其真实性;三,对资料要进行大量的字加工,让历史读起来具有美感。
所以要写好历史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好奇心,不管什么资料故事传,都得搜集掌握以备用;二是具有深厚的化底蕴,对史料能够进行辩别真伪,润色提纯点石成金;三必须爱好旅游,要写好县史必须全县到处跑,要写省史就得足迹遍布全省,司马迁写《史记》就为了实地考察而足迹遍布天下。
无疑司马迁上述条件全具备,所以他写出了历史上最精彩的历史。
【五帝本纪赞】(《史记》)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