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帝佐议百姓诏》
从《帝佐议百姓》看得出,汉帝刘恒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对百姓的疾苦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心,而不象一些领导即使在视察灾难事故发生地时脸上还带着微笑,让人恨不得抽之而后快。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好皇帝凤毛麟角,开创了一代盛世的汉帝无疑最优秀的皇帝之一。所以汉帝又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即是好人又是好皇帝,难得,太难得了。
皇帝是个独特的职业,要当上皇帝经常得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当得时间长了难免心理有点变态,不经意之间做点坏事出来。所以,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好皇帝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都创立了举世称诵的丰功伟绩,但从人品上看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有的残暴冷酷、杀人如麻、血流成河,而有的权变狡诈、贪婪好美色、穷奢极欲。还有许多好人由于种种原因当上了皇帝,但由于生性软弱善良,却被坏人利用蒙蔽,做了个失败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都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其实汉帝这样一个好人,之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一名出色的帝王,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不做什么。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帝王,他最难得的高贵品质就是他从不注重个人物质享受。刘恒是个非常抠门的人。在位的二十三年里,宫庭、花园从不装修,车骑、服装从未添置。
据,某次刘恒突然心血来潮,计划在宫中修一个露台,预算做下来,需要黄金二千四百两。刘恒吓了一跳,于是取消计划。他的道理是,这工程费用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俺继承老爹的宫殿,已自觉得不配,怎能再增加休闲娱乐设施?
刘恒的抠门还体现在着装上,他先生平常只穿最便宜的黑色丝绸,绝不弄时髦服饰即使,对自己最宠爱的女人慎夫人,他也不肯放宽尺度。刘恒规定,慎夫人礼服长度绝不能拖地,以免浪费布料。他不仅活着抠,死了也要抠。他倡行裸葬,在他的坟墓霸陵中,全部陪葬品皆为低档的陶器,陵寝建设为节省人力,依山形挖洞,不设封土堆。据,后世盗墓的朋友们,经过安葬他的霸陵时,都绕道而走的!
因为刘恒不贪图享受,所以他也不爱钱,并着力减轻人民负担。这使他成为亲民典范。
在两千一百七十二年之前,刘恒就做过取消农业税的实践。
汉帝二年(公元前18年),刘恒采纳贾谊建议,明确了“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正月十五日,刘恒到农场亲耕,作为重农榜样;同年,下令“除田租税之半”,将农业税率由老爹刘邦定下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十一年后的汉帝十三年(公元前16年)六月,刘恒认为时机成熟,正式下诏,免除所有农人的田赋租税。刘恒在诏书中宣称,农耕,是天下的根本,现在既然鼓励农耕却又征收田赋租税,是舍本逐末,不符合“以农为本”的治国精神。此后,终刘恒一生,再未恢复征收农业税赋。此项政策,使民勤于劳作,经济复苏、大众富庶、人心思安。
刘恒还有更难得的品质就是不收礼,拒绝奇珍异宝,使天下官场和民风变得大为清洁。
当年他初当皇帝之际,有人打算政治投资,千里迢迢进入长安,向他呈献千里马。刘恒呵呵一笑,反问献马人:俺现在是皇帝,皇帝出行自有仪仗,前有大旗,后有卫队,正常的行进速度是一天三十里,有急事也不过一天走五十里,现在你给我弄一匹千里马,想让俺一个人跑到哪里?于是,把马退回,发给路费,打发马屁精回家了事。稍后,刘恒下诏,通令四方不要寻觅稀宝珍兽,自己拒不接受呈献。
读着汉帝成功创业的经验也给我留下诸多启示,现在考核干部的政绩都是看他干了多少事。其实这也滋生许多干部的好大喜功心理,于是无数的祸国殃民的形象工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豆腐渣工程屡禁不绝。我想如果组织部和那些胸怀大志的干部如果多读读这篇《帝佐议百姓诏》和汉帝的经历,就会明白其实有时候能够不做什么才是勇敢者的行为。
帝议佐百姓诏(《西汉》)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於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