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清早,固安城上,莱州营正在加紧的修建工事,一群群民壮被组织起来,搬运一些砖石木头,还在护城河中敲冰取水,浇铸在四外的城墙上。
固安城墙也同天津城一样的布局,都是算盘城,东西窄,南北宽,城周五里二百六十九步,连女墙高二丈九尺,上阔九尺,共四个城门,城外的护城河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只是冬天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失去了护卫的效果。
刚开始来到这固安县城时,城里的四门紧闭,再三仔细查验了张凯这支队伍的腰牌,得知领兵的是一位参将之后,知县带领着城里的官员,开了东门把张凯一干武将迎了进去,到了县衙里,知县表现的十分的客气,对张凯是有求必应。
张凯心里也是十分的清楚,这个知县现在如此的表现,因为在明代,丢弃自己的治所,而去逃命的官员,在事后无一不被斩首,鞑子的骑哨这几天在固安县城出现,知县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可固安的城防年久失修,多处已经破损,不足以抵挡鞑子的入侵,更别说依托城墙御敌了。
莱州营的五千余人对固安这座小县城,还是有些压力的,在城里的本县人口,才有三千多一点,莱州营当然不能全部驻扎在城里,在居民区安排了一些人员后,余部都驻扎在了城北,莱州营支付的房租和良好的军纪,除了给县城里的人们安心外,还促进了县城里面的消费,由于莱州营里的军饷是按时发放,这些兵士们的身上都多少带有余钱,而且莱州营公平买卖,也使得固安有了几天战争里的繁荣,让一开始就担心放莱州营入城,会惹出灾祸的士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充分体现了一把封建时代的,军民鱼水情。
在之后的两天里,张凯让参谋胡伟耀组织了一次,鞑子大游街,把抓到的鞑子绑在十字架上,游街示众,不少县城里的民众都好奇的来看鞑子,看看是不是如同传说之中的那样,沿街看热闹的民众手里拿着不少的烂菜叶和石子,等鞑子游街完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游街的效果很明显,不少的人,看到鞑子后,心中的忐忑少了很多。
莱州营在固安城壕下了一个长方形的营地,利用固安的北墙作为一边,正面宽,两边窄,从左至右依次排开三个火枪营,杀手营和炮营在这三个营的后方,分列在城门两侧,这次扎营的营地,并没有多牢靠,在查看固安城墙时,张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有建奴的兵马来夺取固安,不会派出多大的兵力,再加上莱州营有火枪的优势,即使在野战中对战同等数量的鞑子,也不落下风,再利用以往鞑子轻视明军的习惯,很可能会给建奴一个深刻的教训,用这个教训来作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进阶石。
张凯看着西北方向,固安西北面远处四道道黑色的烟柱清晰可见,在灰色的天空下显得更加的压抑,鞑子的骑哨已经和莱州营的夜不收遭遇四次,因为莱州营知道敌人临近,探查时都是一队十一人一起,重点也在西北房山和良乡方向,因为每次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且战力不俗,所以鞑子骑哨后来都自己离开。
建奴没想到这个方向的力量会突然的增强,己方的探哨不断的失踪或者被干掉,引起了带队之人的警惕,莱州营重点在西北方向展开了大部分的骑兵,一共布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在十里之外,有一个局的骑兵组成,在有经验的夜不收的带领下,进行骚扰、阻击和探查,第二道则在五里外,由两个局的骑兵组成,主要是接应第一道防线和捕杀漏网的鞑子。
由于建奴的骑兵没能进入莱州营的扎营地点,使得莱州营安安静静的扎营,有条不紊的组织大量的民夫,来进行城墙的修补,他这次想把城墙修补的结实一些,但冬季挖土困,只好派人拆除一些无用的民房和墙头,开始填补破损的县城,在补上的缺口处,用护城河里取上来的水,浇铸在上面,片刻之后,城墙就成了一体得了。
莱州营的后勤民兵带领着固安的民壮忙碌着,从天空俯瞰,如同一群群的蚂蚁在搬运东西,经过两天的修补,城墙基本上填补好,在此期间所爆发的四次前哨战,莱州营两死七伤的代价下,斩首鞑子八个,但是随着鞑子骑哨的逐渐增多,第一道防线退到了五里之外的第二道防线,三个局的骑兵汇合在了一起,又顶住了鞑子的一轮新的侦查,斩获十几个首级。
没有见到敌人,就已经损失了二十多个骑哨,使得带队的建奴主将惊怒异常,能够担当探哨的骑兵,都是骑手里面的精锐,说是十里挑一也不为过,而且还都是上过战场,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兵,自从皇太极入关以来,除了再跟边镇交手过程中,很少有这么大的损失。
其实,建奴的士兵跨行千里,同样存在体力问题,他们说到底也是人,另外明军虽然很弱,但毕竟是身在敌境,无时无刻不提防着明军的反扑,虽然入边之后,在战绩上战无不胜,可毕竟明军有聚越多的趋势,心里不见得有多放松,所以张凯觉得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再加上现在他们抢掠了不少,那种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思,很可能降下去了很多,自然拼命的心思也减弱了,这个时候与他们作战,肯定比刚破关时要容易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