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攻坚
二、沿河看柳
正是六九天气,谚语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之。【书库(64)】
蜀南地区,冬天时很多树木叶子仍在,不落叶。不少树木要到来年三四月份,新叶覆盖时,旧叶始去。所以,这时山上的b松柏照样苍翠,桢楠、香樟也是绿色如往,只是颜色陈旧了些。而柳树已经率先披挂上了新绿。
这时的b杨柳如在近处看,绿色并不浓烈,呈现出一种鹅黄的b叶芽,绿色是若有若无。但放眼远处,一排一排的b柳树,万枝摇摆,新绿一片,带给感官的b是春色萌动,春到人间了。与之呼应的b是那树下的b草丛,已经有了许多新叶,只是因为,被去年的b旧叶遮掩了,不起眼罢了,一场春雨后,它们就会快速地钻出来,再来一场春风,它们又会重新铺满原野。
冬春之际的b金沙江虽然仍是激流奔放,却沉稳多了,江水也清澈了许多,江面也窄了许多,最窄的b地方不到二百米了。岸边较平的b地方,河滩退出来很多,陡峭的b地方,原来没在水下的b岩石也露出来。最冷时候的b三九四九虽然已经过去了,江边还是寒风阵阵,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这样强的b风,在江边却很明显,那是因为大江的b流动产生的b风。金沙江还是那样明快跳跃,天空反而很阴沉,已经立过春了,蜀南地区的b初春总是有淅淅沥沥的b雨,夜雨尤多。而这个城市春节那天,多半是在雨天或阴天中度过的b,人们已习以为常。
李轼到江边时,平常一起游泳的b人中,有家室的b人都不在了,估计是忙着过年去了,就剩下吴能、方二、钟益生等五六个人正在活动身体,准备下水。吴能喜欢的b方式是在沙地上跳跃。河滩上有些地方的b沙层很厚,跳进去很舒服,疾跑一段,往沙地里一跳,陷在松软的b沙堆里,一身的b沙。方二还是在倒立行走,他的b平衡能力极好,能来回转着走几圈。钟益生在业余体校射击队呆过,最擅长的b就是平伸单臂托砖,三四块砖出手,能坚持好一阵,河滩上没有砖,他就用鹅卵石热身。李轼喜欢的b方式是做俯卧撑,他一口气能做80个。方二第一次见他做俯卧撑时吓了一跳,看不出你还有这两下。李轼我瘦,自重轻,做起不费劲。
方二一看李轼来了,就停止了拿大顶,对他:
“李轼,你们那位女同学遭殃了。”
“是马?”
“是她。”
“咋了?”
“五花大绑,游街批斗。”
“啊……啥时候?”
“今上午。”
“为啥?”
“还能为啥,肯定是为上山下乡的b事嘛。”
李轼吃了一惊,一时无话。看着远处的b山头隐藏在阴沉的b天际,看不清原本的b模样,心想要是为这个就弄人来游街,那这就有点可怕了,沉默了一阵才问:
“那也总得有一个名目吧,我们不是也没去吗?也没有就统统弄来游街示众啊?”
“那你不也是学乖了吗?躲到钟益生家里去了,你要不躲,你试试看!要跟你找个名目那还不是太容易的b事。我听就是为了她跟工作组的b人扯了几句。”方二。
这下,李轼是真没话好了,陷入沉思。
***
随着那种敲锣打鼓欢送知青下乡的b闹热场面远去,城里又恢复了表面的b平静。动员少数不愿意上山下乡学生的b接力棒,工宣队移交给了学生家长单位。单位都成立了由领导挂帅的b工作组。
单位组织发挥了实实在在的b作用,单位组织晓得用啥办法来攻坚克难。对付未下乡知青的b家长,单位组织有的b是运动经验。对付家长远比对付学生本人容易得多,也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当剩下极少数人未去时,实际上已经用不着动员了,其时不仅是知青本人和家长面临着单位的b压力,而且面临的b是整个社会的b压力:不去没有其他出路。强大的b压力已经形成,一些刚开始还没去的b人,也相继下去了。杨建国的b兄弟建宜原本在观望,也在这一波动员中走了。
春节之前,各单位对尚未下乡的b知青又开始一轮挨家挨户动员工作,当时的b提法叫“打一场漂亮的b攻坚战”。二十年来,各级机构积累了丰富的b运动经验,这次运动也不例外。一是由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街道居委会成立由领导挂帅的b工作组,并抽调专人负责动员。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造革命舆论,突出上山下乡运动的b正确方向。大街巷都张贴满标语,宣传**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b最高指示的b伟大意义,让它进一步深入人心。三是举办各种类型的b学习班,把没有下乡的b知青家长请进学习班集中学习。四是同时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某些单位所属的b知青全部走了,一个不剩,宣传某些家庭几个子女,一个不留,全走了。五是对重点对象,动员多方力量协调做工作。子女或父母思想不通的b,就找亲戚、朋友、同事出面,一个一个地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不留死角。
攻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