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脚石。暗中派人联系朝臣上书弹劾太子平的过错。
燕王哙见孩儿看不懂局势,气得胡须乱颤道:“逆子,你还不肯认错吗?”
姬平少年血性岂可认错,正色道:“孩儿无错。”
“你。”姬哙重重咳嗽数声,问道:“诸位大臣,太子攻秦无果,失信诸侯,理应如何处置。”
“臣建议,罢黜太子之位。”
“臣附议。”
太子平见朝臣跪拜,身躯一颤,问道:“众位,你们为何如针对我。父王,孩儿没错。”
“逆子,你还快住口。”
太子平也被燕王哙震慑住了,不敢开口申辩。
燕王平息了心中不快,问道:“太子乃国之根本,岂能随意罢黜。”
“王上不罢黜太子,难以平息国人的愤怒。”
“请王上,罢黜太子,平息国人的愤怒。”
“臣等,附议。”
姬哙见子之身居在侧,不发一言,问道:“子之,你的意思如何。”
“太子犯了错误,理应受罚。”子之换了一种口吻,拱手道:“王上,乃燕国之主,罢不罢免太子,你说了算。”
“父王,孩儿没错。”
“逆子。你率数万大军出征,无半点功劳而返。且让我国失信于诸侯。你还敢说自己没错。”燕王哙怒色道:“诸位说得不错。太子犯错,理应受罚。寡人罚太子前去齐国做人质。”
“齐国为质。”姬平失神道:“父王,孩儿不去。”
“你不是怕齐国吗?寡人就派你去齐国为质。没有寡人的召唤,你不得回来。”燕王哙起身便离开了宫廷。
太子平入齐为质。子之继续打压太子一党。如今,太子一党,对他再无威胁。子之一党,便有人怂恿他效仿韩赵魏齐四国之事。子之早就不满意屈居人后,便打了燕王哙地主意。然而,燕国是姬姓之国。燕国立国数百年不灭,其姬姓一族的实力不可小觑。若是冒然出手,不仅会招惹姬姓宗室及大臣的反抗。中原诸侯国也会出兵干预。
子之等待时机。这一等待,便用了三年。
子之成为燕相,排除异己,提拔自己的亲信。燕国上下,把持实权之人,皆是子之的人。子之权势渐重,觊觎燕国君主之位。今,时机成熟,子之便露出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阴谋,着手夺燕王之位。子之对着身边的人道:“我欲效仿韩赵魏齐四国之事,不知可否。”
“燕国历经数百年,气数已尽。效仿韩赵魏齐之事,可行。”
“燕王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处置不当,便会引起轩然大波。这又该如何是好。”
“天下乃有德者居之,燕相若不取姬氏的天下。自然有人来夺。”
“且不说燕国姬姓宗室势力庞大。诸侯出兵干预又当如何。”
苏代闻言微笑道:“燕相要取王位,若要姬氏一族不反抗,又使诸侯国不干涉燕国朝政,这一点并不难。燕相取王位的手段,只需名正言顺便可。”
子之问道:“我如何才能名正言顺,以取姬氏的天下。请先生教我。”
“再下不才。”苏代拱手道:“愿意亲自进宫以尧舜禹之事有说王上。”
尧舜禹之事,子之安能不懂。子之沉思片刻,忍不住问道:“此事,先生有几分把握。”
“燕王素有‘好贤、行仁’之美名,此去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会竭尽所能为燕相效力。”
“有劳先生辛苦,无论事成与不成,我必有重谢。”
一人道:“燕王不愿意禅让,又应该如何。”
“燕国的朝政掌握在我的手中,他不愿意禅让于我。我只好撕破脸面便强行逼宫,屠灭姬姓宗族。”子之冷声笑道:“现在燕国的局势由不得他愿意与否。”
苏代拱手告辞道:“燕相,我这就入宫有说燕王。”
子之道:“有劳先生辛苦。”
子玉担忧道:“燕相,先生能成功吗?”
“此计不成功,我们还有下计。”子之露出了诡谲地笑容,成竹在胸道:“燕王我是当定了。”
苏代、鹿毛寿两人先后进宫,以尧舜禹之事有说燕王哙。一时间,燕宫内门庭若市。
“王上,你不能效仿尧舜禹退位让贤。”姬远指着宫外,愤懑道:“子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王上退位给子之,只怕我燕国会烽烟再起,国之不国啊!。”
“这几日,宫中发生的事,你都已经看到了。”姬哙眸色平静道:“事已至此,寡人还有选择吗?子之觊觎寡人这个位置已经很久了。既然他想要,寡人就给他便是。”
“王上,姬氏的江山,怎可恭送给他人。”
“寡人不送又能如何。子之权势滔天,寡人势单力孤,怎能与之抗衡。”
“臣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寡人受辱不要紧。姬氏一族的血脉还在,燕国就还有希望。”姬哙道:“这个位置,并不是子之想坐就能坐的。即便,他强行坐上了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