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击北胡,尘定胡疆,拓地数千里的消息,散播开来,赵国上下一片沸腾。赵君之威,不仅声震草原,还名扬诸侯。赵氏一族,何曾取得如此辉煌。
赵雍不仅是赵国国君,同时还是凝聚胡人和赵人的精神领袖。赵国上下,无论华夏人,还是拥有戎狄血脉的胡人。他们相信,在赵君的带领下将会傲视诸侯,以争天下。
此时,流传在赵国数百年的谶语,也传遍邯郸大街小巷。
谶语说:天子出邯郸,天下归一统;姬姓亡,嬴姓兴。取周而立者,嬴也。
莫非赵雍就是谶语之中的那个预言之子。他将会结束战乱、分裂的局面,让天下走向一统。
肥义见代郡臣民皆在歌颂赵君的功德,笑着走了进来,“君上,你听见代郡臣民的欢呼声吗?”
肥义见君上目无表情地看着他,也没答话。
众臣也是用很惊讶地目光看着肥义。
赵击北胡,拓三郡,如此丰功伟业。这些人的反应也太平静了吧!
“我们战功斐然,所做之事,定当传诵千古,你们不应该欢呼雀跃。”肥义左右看了看,质问道:“你们用这种眼神看着我,难不成我说的不对。”
赵雍放下手中文案,淡然道:“寡人不过是击三胡,拓胡疆而已。寡人可不是所谓的预言之子。”
肥义愣了片刻。击三胡,拓胡疆,此乃何等大事,而赵雍竟然轻描淡写,只用了两个字‘而已’。肥义傻傻地眼神盯着赵君,心道:“君上难不成不知自己建立的是万世之功。”
赵雍自然明白自己击北胡,拓胡疆,此乃万世之功。但,众人说他是预言之子,将会引导中原变革,结束战乱,一统天下。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赵雍的肩膀可承受不起,天下,这两个字。
赵固误以为君上自谦,歌颂道:“戎狄、北胡之患,一直威胁中原诸侯。君上以一国之力,击败胡人,开拓胡疆,岂不是正好印证了谶语。”
“君上之功德、伟业。”赵歇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神情,“赵氏先祖若有灵,定当以君上为傲。”
田不礼歌颂道:“臣愿辅佐君上,荡胡寇,安四海,一统天下。”
众将齐声道:“臣等愿辅佐君上,荡胡寇,安四海,一统天下。”
“荡胡寇,安四海,一统天下。”赵雍虽心生向往,但理智告诉他,那是条很艰难的路,“中山未灭,何以安四海,何以一统天下。”
田不礼放言道:“中山之地,不足百里。我们若要灭中山,岂非难事。”
赵雍神情不为所动,问道:“赵国位于四战之地。寡人荡胡寇,灭中山,安四海,一统天下。中原诸侯又会如何。”
赵固怒喝道:“中原诸侯胆敢来讨伐我国,我国举兵灭之。”
赵歇也道:“不错。诸侯敢来,我们举兵灭之。”
“击三胡、拓胡疆,我们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赵雍眸色深沉,语调平静地道:“我们要想再建功业,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冷静。”
击北胡,尘定北疆,赵君之功业,远胜于齐恒、晋文时代。无论是赵国,还是中原,即将迎来新的变革。赵君之壮举,足以令他成为华夏君主最伟大人物之一。试问华夏君王,何曾有其雄哉。然,赵君的言行举止令这里的人都看不明白。
田不礼性子耿直,也有什么就直接问道:“君上之意,臣听不明白。”
赵雍见众人沉寂在胜利之中,忘乎所以。这种气氛,继续下去。他建立的万世之功,也即将走到尽头。这自然不是赵雍想看到。
赵雍深吸一口气,凝视着众人那双灼热的眼神,问道:“赵国深陷四战之地,可有实力迎战天下诸侯。”
肥义闻言,怔了半响。他是这里人当中头脑最清醒、最具有眼见和担当大局的人。赵君之语,他细细想之,也觉得不无道理。赵国深陷四战之地,能够迎战天下诸侯?
答案是肯定的,赵国还没有撼动天下诸侯的实力。
众人闻言,也是一片沉默,他们也没自信能够迎战天下诸侯?
肥义见众人都不说话,显然赵君之语切中了问题的关键。肥义沉吟片刻,看了赵君一眼。肥义怎么也没想到赵君在取得如此大的万世之功,不但没有沉寂在丰功伟业之中,反而头脑保持清醒,还认真分析战后利弊。上天若给赵君二十年光景,也许赵君真的就会成为预言之子。
眼下赵国不足以挑战诸侯,为今之计就该继续扩大胡服骑射的战功。稳定疆土、攻灭中山,才是赵国首要的任务。
肥义见众人如他一般沉寂在胜利之中,忘乎所以,拜道:“君上说得不错。我们虽击败三胡,数伐中山而不落败。但我们目前的实力是不足以挑战天下诸侯。”
赵雍闻言,眸色之中感到欣慰。无论是前相邦公子豹,还是肥义。他在面临大事的时候,这二人总会义无反顾站出来拥护他。若不是肥义等人支持他推行胡服骑射,他岂能取得今日这般举世瞩目的成就。
赵雍朝着肥义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