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琼来说,罗艺造反是让他最为纠结的事情。虽然秦琼的姑姑早已经去世,但是毕竟曾经是亲戚,而且还留下了罗成这个儿子。>
罗艺这一次造反,从表面上看来是受了孟氏的教唆,其本质的原因还在于罗艺与李世民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削权产生的不安全感。>
罗成一直等到天快黑的时候,还没有等到秦琼的回来,他大致也能够猜到其中的原因了。>
本来他到这边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想从秦琼这边探一下李世民的口风,想要知道李世民最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目的是,看秦琼能否在关键时刻帮他父亲一把,甚至评估一下策动秦琼造反的可能性。>
然而他失望了,秦琼很显然是故意躲着他的,他的人亲眼看着秦琼回了家,和黄伯玉一起回来的。>
而他得到了消息就立刻赶了过来,结果最终还是没有见到秦琼。据下人汇报,他刚进翼国公府里边没多久,秦琼和黄伯玉就出门了。>
这不是躲着他,是什么呢?>
罗成回家后,思前想后的考虑了一番,感觉还是有点问题,他虽然骄傲,但是考虑问题还是相当的周到。>
当他将所有的前因后果复盘了一下之后,他发现,秦琼躲着他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情。这种情况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他知道他父亲和李世民的关系,而去年李世民一上台,就直接剥夺了他父亲的右武卫大将军这件事,其实他也可以理解。>
毕竟,罗艺驻扎的地方离长安太近了,他和李世民的关系也太糟了,人家换上自己的亲信是很正常的。>
虽然宋太祖还没有出生,但是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然而今年又要削去天节将军的职权,如此一来他老爹就成了一个没有任何职权,没有任何兵卒的将军,不带兵的将军还能叫将军吗?尤其是在和皇帝关系不好的时候。>
父子俩开始思考今后的安全问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李世民是一个相当大度的皇帝,甚至连魏征和王珪都可以重用。>
但问题是,李世民缺文臣不缺武将,或者说他们父子的利用价值不高了,所以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全感。>
如果不趁着现在手里还有一支军队拼死一搏的话,将来也许会死得连骨头都不剩。>
然而,只有两万多天节军,而且罗艺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也并不强。如果有一支盟军就好了。于是秦琼就被他们定为了可以拉拢的目标。>
毕竟对于罗成来说,秦琼可还是他的表哥呢。>
他们相信,想要造反的人绝对不只是他们一个,只不过是因为李世民的力量过于强大,没有人敢于第一个造反而已。>
只要有人第一个举起了旗,后面肯定会有人响应的,他们相信,李建成留下的班底,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快消失殆尽。>
别忘了,去年庐江王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还有突厥,还有陇右的羌人。>
所以,一旦这些势力看到了机会,同时起事,绝对会让李世民应接不暇。>
当然如果说能够给一点时间,让罗艺加强对天节军的掌控,也许效果会更好,但问题是没有时间了。昨天的朝会上就已经通过了,即将对关中十二军整顿的方案。>
这十二位将军肯定都有所不满,但是在李二皇帝的铁腕之下,他们恐怕只能选择交出手里的兵权。>
然而今天到秦琼这边来,虽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罗成已经知道了部分答案。>
他很能够确定,皇帝要对他们父子下手了。作为李世民心腹的秦琼肯定是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会躲着自己。>
有这个答案就够了。>
于是这天夜里,几只信鸽从燕郡王府飞了出去,朝着北方飞去。>
恐怕黄伯玉也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的提醒,居然让罗成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并且促进了这一事件的提前发生。>
本来罗艺起兵如何应该是在正月十七日。然而罗艺在收到了罗成的信件之后,便加快了起兵的准备工作。>
正月初八,大唐的朝会继续正常进行。>
这时候,大家已经知道,吐蕃的使者禄东赞将会来朝拜李二陛下。当然,对朝堂上的诸位来说,这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因为李二陛下改元,外邦来表示朝贺,本来就是该有的题中之义。>
不管吐蕃使者或者别的什么国家的使者来与不来,大唐的各项事务依然要有条不紊地开展。>
首先是关中十二军将军们的安置情况。其实罗艺这一次是想的有点多了,因为这一次要调整的关中十二军的将军们,并不都是李渊的老部下,这其中甚至还有李世民的亲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