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确实有些醉。>
只不过意识还比较清醒,只是思维反应稍慢一点。>
胡保宗早有准备,备了两辆双驾马车,早早的等在郡衙外。>
坐在车厢里,看他呆呆傻傻,憨态可掬的模样,郭存信忍不住的想笑。>
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见李承志这么乖巧可爱。>
也就是不会丹青,不然他一定会将李承志此时的样子画下来。>
替李承志裹好了薄裘,郭存信又微微一叹。>
胡氏处心积虑,视李承志为囊中之物,他迟早都要经历这么一遭。>
但愿胡始勇、胡铭不要太咄咄逼人。>
……>
走了不到两刻,马车停在了胡府正门,胡保义指使着一群丁壮仆妇,拿马扎的拿马扎(上马上车的凳子),掀帘的掀帘,搀扶的搀扶。>
郭存信先跳下了车,看胡家门前亮如白昼,心中微微一惊。>
除了胡家的老太公,能来的竟全来了,密密麻麻站了二三十号。>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身上盖的太严,一路上捂了一身汗,李承志正觉燥热难耐,车帘一掀,一股凉风吹了进来,猛觉一阵清爽。>
脑中的醉意好似瞬间清空,李承志摆摆手,让准备来扶他的两个小丫头让开,而后跳下马车,大口大口的吸着凉气。>
看到迎上来的胡保宗,他哈哈一笑:“热死了……”>
“先进去,酒醉最耐不得凉风……”胡保宗担心的说道。>
“无妨!”李承志满不在乎的回了一句,又与胡铭、胡保义并其余子弟见了礼。>
一众人簇拥着郭存信与李承志走向中门,刚至门口,郭存信又停了下来,还给李承志使了个眼色。>
李承志有些懵。>
什么意思?>
郭存信又气又笑:看来是真醉了。>
早就给他教过的,他竟然忘了?>
不得已,郭存信只好示例,往前走了两步,抬头看着高逾丈余,一个壮汉双臂合拢都抱不圆的柱子,高声赞叹道:“贵府传承如此渊源!”>
李承志才反应过来,这是要“阅”,也就是欣赏的意思。>
如果是第一次上门拜访客人,这是必须的礼仪之一。>
什么叫门阀?>
除了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等称呼并其所代表的意义之外,还指门第与阀阅。>
便是眼前胡家修的如同牌坊一般的门楼,与这两根丈余高的柱子。>
左柱为阀,右柱为阅,其上刻的便是从始祖起,至当代家中出过哪些显赫的人物,做过什么官等等等等。>
为什么这些豪强轻视李家?>
只因李始良与李始贤已分家,李始良还迁去了洛阳。等他死后,他这一脉便不能再称为“泾阳李氏”或“祖居李氏”,其后代任何功绩,都不能再刻在李承志家的“阀阅”上。>
偏偏李家人丁还不旺,近支就这两房。李始良死后,第二代的李承志若还未出仕,便代表传承断绝,门楣坠落。>
因为你家柱子上已经没东西可刻了……>
该死的阶级!>
李承志心中暗骂,不得不强打精神,装做极其佩服的模样,看向那两根柱子。>
早有壮丁挑着灯笼,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照的清清楚楚。>
只看第一句,李承志就是虎驱一震:天下胡氏出安定!>
这个安定,便指的是现在的泾州。>
泾州原本就叫安定郡。>
拓跋氏当初为了分封功臣,因为所占的州郡及土地太少,不得已升县成郡,升郡成州。>
安定郡自然就成了泾州,九县改为六郡。>
天下胡氏出安定,好大的口气?>
李承志心中哂笑,又往下看了起来。>
越看他越是心惊:>
始祖城公(胡城),前汉景帝大中大夫,迁居临泾……>
城公十二世公遵(胡遵),魏征东将军,功封阴密候……>
十三世公烈(胡烈),魏将,后迁前晋秦州刺史。>
兄奋(胡奋),世袭阴密候,后为前晋左仆射,镇军大将军。>
胡奋之女胡芳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妃……>
十四世公渊(胡渊),前晋车骑将军……>
到十九世,世代居于安定的这一支胡氏又一分为三,分别为:>
第一支原武始候胡深,其子胡国珍,也就是当今胡贵妃之父。>
第二支原秦州刺史胡海,也就是胡保宗的祖父,胡始勇、胡铭、胡铎之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