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九二章 崩溃疗法(2/3)

作者:眀志
都之后,这些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又因为抵御柔然,元宏索性强令:凡六镇军民,皆不得外迁。

哪怕是因功累迁,迁职升官,九成九也只会在六镇这个框架之内。就如李承志任虎贲将时,麾下多有六镇豪强子弟,其父祖已贵为候、伯之爵者不胜枚举,但大多数依旧为六镇之官。

又因元宏强行汉化,重用汉臣等一系列措施,六镇将官也罢,豪强也罢,更是一日过的不如一日,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之后为扩充兵员,屯田养兵,凡被贬之官吏、战败之将卒、或因反叛革籍的民户、及战争中强掳的俘兵、难民,元宏一股脑的全塞到了六镇,久而久之,从上到下的构成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尖锐。

说实话,能坚持近二十年,六镇硬是捱到山穷水尽,已无半丝活路的地步才反,委实出乎李承志的预料。

可见韧性之坚!

所以即便待遇差些,甚至是苛刻些,但只要有口饭吃,这些人暂时就闹不出大乱子。

不然李承志为何会派李显来?

正因为李显有些莽,所以也是一根筋。向来都是郎君怎么说,他就怎么干,从不打一丝折扣。

比如郎君说了,丁壮每人每日需背够红土百担,才能发一张粟饼,那他就绝不会在你背够五十担的时候,发给你半张。

莫说五十担,就是九十九担都不行。

比如郎君又说了:若是敢有人闹事,便以雷霆手段待之,该砍头的砍头,该驱逐的驱逐。

李彰倒是没杀过几次人,但被他押送出境的却有不少。且是拖家带口,一并驱逐至西海之北,任其自生自灭。

过了浚稽山,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连口水都找不到,怕是活过三日都难。

便如这般,在强压政策之下,难民营中的怨气很大,但一直相安无事。

只因留在这里,至少还有条活路,若是去了漠北,却是十死无生。

所以张信义已然料到,达奚此次虽是临危受命,但差事算不得难。

一是因为达奚忠厚,不似李显这般不近人情,一点都不懂的变通。权限之内,定是会予镇民行些方便。

二是李承志深知张驰有道,暗授达奚之安置之策,比只令一昧强压的李显宽松了好几倍,自然要轻松许多。

所谓由俭入奢易,便是这般的道理。

哦,承志称这是……崩溃疗法!

……

心中思忖,张信义随达奚入了军营。

营寨就立在弱水河边,共有一千。而这一千兵看押的民壮就近有上万。若加上其妻儿、老小,至少也在四五万左右。

达奚下意识的生出一丝狐疑:数量如此悬殊,李承志为何就不怕乱民啸营?

正值午时,营中已开始造饭,也有步卒驾车,准备给难民送饭。

达奚突发奇想,说已见过民壮,却不知老弱如何安置,要跟着去看一看。

张信义的任务只是将达奚送到地头,故称宿醉无力,不愿再骑马奔行。李显无奈,只能亲自带路。

而刚出营寨,达奚便听到了一声爆响。

声音极大,似是比雷还要响。虽然骑在马上,但达奚依旧能感受的大地阵阵晃动。远处红雾漫天,似是有血雨从天而降。

达奚随李承志征战关中,自然见识过火器之威,更知这是火药所致。但他不知道为何会用在此处?

“此为何故?”

李显言简意赅:“炸山!”

达奚一听就懂:应是将红土炸松,以便民壮铲运。但奇怪的是,这般大的动静之后,即无马嘶,也无人嚎,四野间不是一般的寂静?

就算西海的战马都经过操训,早已习以为常,但这些难民皆是新近迁来,焉知炸药为何物?

正狐疑间,烟尘渐渐散去,看到红山之下的那一幕,达奚眼角微微抽搐。

凡民壮尽皆跪伏于地,有的就如受惊的野雉,恨不的将头杵进土里。也有的不停的磕着头,似是在向老天请命。而大多数的,都被吓的瑟瑟发抖。

怪不得难民近有五万,李承志却只敢派一千兵看押?

便是自己在关中初听晴天响雷,不也以为是天降神罚,以助李承志破敌?

而这些愚民又何曾见过旱地霹雳,更甚至将山都能炸开的景象?

自然以为这是神迹,更将施术的兵卒当成了天兵天将,焉能生出半丝忤逆的念头?

达奚不由自主的想起早间与李承志拜别时的情景:六镇苦寒,远不如我西海富饶。是以凡逃荒之民,无不甘之若饴,诚心归顺……你尽管施为便是。

这哪是因西海富饶而诚心归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末世随身小空间 斗罗从俘获女神开始 我能看见女友的明星系统 厨神从蛋包饭开始 我这尴尬的重生[年代] 我来到这个年代 大殷司妖人,狗路过都得挨两巴掌 神级复兴系统 武之掌控 大主宰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