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过完,孟家就开始忙活着送孟哥儿去学堂的事情。>
因为有熟人带着,所以一切顺利。>
杨翠花送孟哥儿过去的时候很舍不得。>
毕竟是自己三岁就开始照顾的孩子,现在才勉强算七岁,就要离开家里人一个人念书了。>
能不能照顾好自己都说不定呢。>
孟老婆子很是认真的叮嘱孟哥儿:“去那里要聪明些,多交朋友,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秀才先生。>
要听秀才先生的话,要努力啊。”>
孟哥儿背着自己的小行囊,郑重的给自己的爷奶告别。>
孟丘手里提着孟哥儿要去那里用的东西,他送完孟哥儿就要回来。>
孟蕊儿和其余两个姐妹,站在门口目送孟哥儿在孟丘的护送下离开。>
看着孟哥儿背影消失的瞬间,孟蕊儿心中还是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孟哥儿是聪明的,她也是放心的,可是这么小就要自己独立生活,属实还是有些让人觉得小可怜。>
可是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没办法,这些苦还是要吃的,毕竟再苦,也苦不过曾经逃命时候的日子了。>
她暗地里给了孟哥儿一点小零钱,让他平时有什么想吃的想买的能自己付钱。>
而自从孟哥儿去学堂之后,孟招弟在家里面就没那么怼天怼地了。>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偶尔的波澜便是孟哥儿从学堂里面回来那一天。>
全家人就等着这一天,有什么好吃的都是早这一天才会弄出来吃。>
而这一天,孟蕊儿也会问孟哥儿学了些什么,以及她想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孟蕊儿早早让孟哥儿记住,之后找合适机会问教书先生的。>
孟哥儿找到机会问道了问题答案后便记住,等到回家的时候便一股脑的告诉自己的姐姐。>
孟蕊儿终于在这个闭塞的小环境里面,有了准确的探知这个社会文化律法方面知识点的能力了。>
借着这个机会,孟蕊儿也开始跟着孟哥儿一起熟悉这里的字。>
孟盼儿在好奇之下,也被吸引了。>
对于家里的女孩子也跟着认字这件事情,孟家人没人反对。>
孟老婆子觉得,教的一个人的钱,可以让家里几个孩子认识认识字,也是好事,虽然女孩子认识字也没什么用,但是,反正占便宜的是自己家,又不花钱的事,干嘛反对。>
可孟招弟偏不。>
她就不肯去跟着孟哥儿一起认识认识字。>
她宁肯一个人上山挖野菜,也不愿意凑在家里看孟哥儿在沙盘上面画字。>
她说她不稀罕男孩子弄的东西。>
孟蕊儿自然是懒得说什么了,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种事情上也要闹脾气,孟蕊儿觉得没有劝说的必要,不聪明的人不会因为你说几句就聪明了,她们只会固执己见。>
而后,认识字的团队中增加了一个人。>
那便是赵小风。>
赵小风不算是经常来孟家,但是他一般出门就是来孟家。>
孟蕊儿一眼就瞧出来这家伙是认识所有字的。>
不过她也懒得揭穿,现在既然还是太平的,细作不细作,异族人不异族人,也不是她能管的事情。>
姜有才由自己的爹带着,在县城里面一家出名的酒楼当学徒。>
一个月他回村子里一次,经常性的都带着县城里面的吃食回来,这里面总有孟家的一份,姜有才还会单独给孟蕊儿准备额外的东西。>
有时候是一些糕点,有时候是一些逗趣的小玩意儿。>
孟招弟和孟盼儿都知道。>
因为大部分吃的东西,其实最后都进了孟盼儿的肚子里,而一些逗趣的小玩意儿,大多数时候还是孟招弟在好奇的玩。>
孟招弟这么一个仇视男孩子的人,也在和孟蕊儿两个人一起上山打猪草的时候说过。>
“你以后要是真的嫁给你姜有才,也好,他这个人对你是真好,他是真心喜欢你。”>
孟蕊儿:“………”十几岁的小屁孩,谈什么喜欢啊。>
日子就这样渐渐过去。>
孟哥儿的聪明脑瓜子还是有用的,毕竟父母基因是好的,他在学堂里面深受先生的喜欢。>
先生方言,孟哥儿十岁就可以去考童生了,极有可能是这十里八村年纪最小的一个童生。>
孟丘对于去镇上接孟哥儿这件事情是高兴的很,这是他日常生活里面最能显摆的时候。>
每每先生都是把孟哥儿一阵夸,直言他是这些学生里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