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笑盈盈的中年人,陈阳开始疯狂搜索记忆。
明显,自己脑海中关于这张脸的记忆根本没有。
那他说的小时候就是非常小的时候。
姓龙,龙姓不多,跟老陈肯定认识,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您是龙二方,龙老爷子的家人?”陈阳惊喜道!
中年人朝吕小燕看去,哈哈笑道:“嗬,吕老师,您这徒弟不得了啊!”
吕小燕得意地朝中年人点了点头,可不,要不然自己都八十岁了,还破例收了这个关门弟子干嘛?
中年人一边摇头一边感叹道:“没想到你这辈儿,还能知道我父亲的名字,你父亲在家里肯定没少提吧?”
这话中年人还真就猜错了,陈建明在家里很少提龙二方的事情,倒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他跟龙二方的那段师徒缘分,一直是老陈心里的痛。
龙家因为跟湘省军阀何健交往颇深,甚至龙二方的父亲跟何健还是拜了把子的兄弟,建国后,因为这事,龙家的处境很是艰难。
很多人有个误会,觉得厨师在古代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身份,怎么可能跟一省军阀拜把子?
简单说下这个误会吧,上次抽奖那二品顶戴的主人余双盛还记得吗?
陈阳后来上网一查,嗬,这位余双盛还真是厨子中的牛人。
六十年代,法兰西有位名叫纳许的名厨,英吉利白金汉宫和漂亮国白果争相用高薪邀请他去工作。
这件事在当时西方报纸一片哗然,觉得很不可思议。
但这种事在华国古代早就司空见惯。
古代的华国人不像今天似的,说到有面儿,就是去高档馆子里吃一顿,而是讲究吃大师傅。
所有名厨高手,一个个刀火超群、割烹出众,当地有钱的人家里来了客人一准而要用重金去馆子里,临时聘请他去家里做菜。
当年那些名厨除了菜肴做得好吃,还要对于菜式安排、浓淡甜咸的调度、出菜先后的顺序,何筵宜小酌、何筵宜铺张,那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而余双盛就是这个规则下的顶级玩家。
早前余厨在恭亲王奕?主持总|理各国衙门时,由山西票庄推荐进了衙门的大厨房。???.iuai.om
有一次奕?请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这几位方面大员谈事,天晚了便留在衙门小花厅吃饭。
那天,余厨亲自掌勺、仅仅几样清淡小菜却得到这些大人物异口同声的赞誉。
不久,这位余厨就领班担纲当上了掌厨。
因为他厨艺高超,很多大佬都会请他去家中置办酒席。
久而久之,余双盛跟这些大佬自然混得熟了。
因为他心明眼亮、手段圆滑,结交了当时很多大人物,甚至后宫有权有势的大太监都是他的座上宾。
因此余双盛通过他们的门路,納捐取得了候补道二品衔顶戴花翎。
这一下好了,别管什么尚书、侍郎府上有喜庆宴会,他也是翎顶煌煌、揖让进退,跟当时的时贤名流平起平坐,被时人传为一奇。
到了民国,社会风气更加开放,谭延闿和曹荩臣的故事那就更为出名。
可以说谭延闿和曹荩臣这对组合是高山流水的厨艺版。
谭延闿字祖庵,湘省茶陵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曾经三次出任湘省督军,相对于这些名头,现在湘省很多普通人或者对他另一个名头更加熟悉……祖庵湘菜创始人。
而曹荩臣则是谭延闿的家厨,说是家厨可能有些不准确,谭延闿曾对人说过,曹荩臣是他的家人。
家厨和家人,一个是仆人,一个是家人,这区别就大了。
那这位曹荩臣又是用什么魅力打动民国三公子之一的谭延闿的呢?
其实曹荩臣早前并不是谭家的家厨,最早曹荩臣是湖南布政使庄赓年的厨师,庄赓年是苏省武进人,庄这个人对服饰饮食非常讲究,曹荩臣受到他的熏陶指点,烹饪技术日新月异。
当庄去世后,曹才到了潭府主厨。
谭延闿出任粤省督军时,曹荩臣跟着去,口味多少受到了粤菜的影响,所以曹厨的手艺是淮扬的底子、岭南菜的手法,而这就是祖庵湘菜最早的来源。
谭延闿这个人非常喜欢研究烹饪,但跟现在很多朋友似的,他是个一说就会,一做就废的手残党。
但曹荩臣正好心思通透,脑子灵光,每次谭延闿一说自己的想法,他就能完美将谭的想法复刻出来。
所以谭延闿每次都对他有知音之感。
众所周知,祖庵湘菜最出名的是红焖大篾翅。
但这却不是谭延闿的得意之作。
他最得意的一道菜名叫“溏心鲤鱼”。
这道菜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听过谁会做了。
据说这道菜就是谭延闿说,曹荩臣做,具体做法是用土种大鲤鱼,去头去尾文火慢炖。
因为鱼肉未用刀划,不经铁器,火功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