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参加《星厨光临》,回来又遇上鸿运楼这档子事儿,陈阳脑子属实有点乱。
他躺在床上好好将这两天的事情捋了捋。
师傅临出发前布置的任务,陈阳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不仅学会了清炖蟹粉狮子头,而且淮安钦工肉圆也得了s+。
这边又因为支线任务,系统奖励了干丝脆鱼和夫妻肺片。
说到夫妻肺片,这还是陈阳第一次正式得到川菜的传承。
因为记忆水晶的缘故,陈阳第一次获得川菜的过程特别有历史的厚重感。
他辗转在床,久久不能入睡,干脆打开手机,了解起了川菜的历史。
说到川菜,太久远的不去多说。
两汉两晋时期,川菜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一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时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晴以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众口皆调,适应性强。
大体的传统川菜有宴席菜、家常菜、大众便餐菜、三蒸九扣菜、川味小吃五类组成。这五类菜品组成了如今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这个风味,有清鲜并重、麻辣闻名的特点。
在华国,川菜的味型之多是哪个菜系都无法比拟的。
简单掰一掰手指头,比如有川省首创的咸鲜微辣这种家常味型,还有咸甜酸辣香辛兼有的鱼香味型、甜咸酸辣香鲜各味十分和谐的怪味味型、以表现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麻辣味型。
其他什么红油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陈皮味型、椒麻味型、椒盐味型……数不胜数。
上面这些还是在麻辣两字上做功夫的味型。
还有些在香字上做文章的味型那就更多了、什么酱香、五香、甜香、香糟、烟香……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还有什么咸鲜、荔枝、糖醋、姜汁、蒜泥、麻酱、芥末、鲜甜……
所谓“清鲜醇浓并重”,就是由表现香味的各种味型和浓厚醇正的味道组合而成。
调味多样是川菜的特点,而取材广泛、菜式实用性强则是川菜的另外两个特征。
毫不夸张的讲,川菜菜式繁多,可以做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一日三餐,餐餐变样。
比如一品酥方、虫草鸭子、樟茶鸭子这样的宴席菜。
又比如,民间办红白喜事的筵席(当地人称“田席”),常用“八大碗”、“九斗碗”装菜,统称三蒸九扣。
川省有儿歌:“过年要吃肥嘠嘠,拜年要吃汤圆粑。”
以前大家生活清苦,吃席时自然要饱餐一顿,因此三蒸九扣在用料上讲究肥腴的肉类多一点,当然也要荤素搭配,汤菜并重,朴实无华,经济实惠。
再看看川菜中的餐馆菜,这个陈阳就比较熟悉了,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锅巴肉片、魔芋烧鸭,每一道几乎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在馆子里吃过。
可以说川菜的馆子菜是当今华国最受追捧的菜品。
为什么这些菜大家的接受度高呢?
陈阳总结了一下,就拿川菜和淮扬菜相比,淮扬菜重烹调、重刀工、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火候拿的足。
这些是它的优点,但也制约了淮扬菜走进千家万户。
为什么?
他的起点太高,很多人想吃个文思豆腐,兴致盎然的买了块豆腐回家自己试着飘,谁知道飘好后已经晚上十点了,再看看飘的豆腐,简直惨不忍睹,最后文思豆腐变成豆腐脑,就很丧。
反观川菜,只要拿好味儿,什么鱼香肉丝、干煸鳝鱼、咱在家也能复刻,当然,这里面拿味儿没那么简单。
即使没有大师调口鲜明准确,但这做出来的菜也不难吃啊。
所以说,川菜适应性强,他强就强在这里。
而且随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传统的馆子菜纷纷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家常菜。
所以川菜的馆子菜和家常菜它的界线是模糊的。新
不像淮扬菜,馆子菜和家常菜那真是泾渭分明。
你下馆子可以吃到母油船鸭,但在家里觉得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复刻它。
最后再看川味小吃。
提到川味小吃,肯定很多人纷纷举手:“我知道、我知道……”
“什么棒棒鸡、虾须牛肉、小笼蒸牛肉、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灯影牛肉(其实灯影牛肉有两种,一种是达县的灯影牛肉,一种是重庆老四川的灯影牛肉)。”
你看,随口一说就有这么多,但其实川味小吃多到抓头皮。
大伞牛肉、温江程抄手、广汉三合泥、新繁面鱼、豆花水粉、过桥抄手、水八块、南都烧麦、志公寺五香豆干……完了,饿了。
陈阳晚上没吃晚饭,又忙活了一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