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道“便宜行事,临机而断”的旨意,李世民就很后悔。>
不过,他总不能当众反悔吧。>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道:>
“朕倒差些忘记了,不错,朕的确是下过旨。”>
这一下,群臣都知道了。>
这事原来不是户部戴胄的主意,而是二殿下搞出来的事情。>
这不是胡闹吗?>
可是,这旨意又是陛下亲口承认的,说二殿下胡闹,不就明摆着打陛下的脸?>
一时间,朝堂之上安安静静的。>
其他人不敢说话,但是有一个人却敢。>
那就是武德年间的老臣裴寂。>
只见裴寂缓缓的走了出来,作揖道:>
“陛下,老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伸手道:>
“但将无妨!”>
裴寂无意中看了李奇一眼,目光没有任何感 彩,他继续道:>
“陛下,税制乃祖制。是维护我大唐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的重要因素。”>
“擅改,恐引发动荡祸乱!”>
裴寂的话说得很重。>
不过,这可能也是大部分文武大臣的想法。>
李世民看了李奇一眼:>
来,你来说说。>
朕刚好也想听听。>
李奇见状,只好上前道:>
“裴老大人,真乃国之栋梁啊!时时刻刻为国讨论,若是本王没有记错,裴老大人的姑爷就有好几个铺子在西市那边吧?”>
“这根本就是两件事!”>
裴寂冷冷的道。>
李奇点点头,“不错,的确是两件事。税制乃祖制,本王只想问一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祖宗之法都不可改么?”>
“当然!”>
裴寂有恃无恐,讨论祖制,哼,你还嫩的很。>
“二殿下,你年纪尚小。”>
“自然不明白祖制为何会被叫做祖制,那是先辈的智慧,是无数人用血与泪淌出来的经验!”>
李奇很讨厌和这种老古董聊天。>
他想了想,这种争辩是没有尽头的。>
想要结束会话,必须有一方强势。>
“裴老大人所言甚是。”>
“父皇,儿臣愿立军令状,税制改革,必定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国库充盈。”>
“其二,百姓安康。”>
“其三,天下太平。”>
“若有有一条未能满足,儿臣甘领责罚。”>
“不错,对商户征重税,短时间内,会让商人利益受损。但是,朝廷有钱了,百姓手里有钱了,就可以增加基建、增加消费!”>
“到头来,仍旧是反哺到商户手里。”>
“儿臣无聊之时,也开过两间店铺,昨日已主动增补税额三千贯铜钱。”>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谁若是反对,谁就是站在百姓的对立面!”>
李奇说到后面,也拔了拔高度。>
吓不死你们!>
跟我扯祖制?>
祖制是要百姓们没有好日子过?祖制是让你失掉民心?>
显然不是。>
果然,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连裴寂都无话可说。>
散朝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李奇。>
上朝人多,有些话不方便问出口。>
私下里,就好问多了。>
“奇儿,你和朕仔细说说,这件事当真不是你一时胡闹?”>
“当然不是。”>
李奇心中暗道:>
虽然你是便宜老爹,但我真不是坑爹的货。>
他想了想,又道:>
“这事吧,其实刚刚在殿内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这属于经济学,父皇你不太懂也正常。”>
李世民:!!!>
这世上居然还有老子不知道的东西?>
李世民黑着脸:>
“是夫子教的?”>
李奇摇摇头:“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月色皎白,我半夜闹肚子起夜,推开门便看到一位须发全白的老爷爷……”>
李世民一脸无奈的看着李奇,打断道:>
“行了,朕知道了。”>
说谎都不找第二个借口的。>
满天下也就你小子一个人了!>
至于什么基建,什么消费,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