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烟想,大概人生就是会有如此奇妙的缘分,这种缘分于阮江临来说,是偶遇。>
于她来说,是费尽心机的算计。>
从北城一路往东开一百多公里,就是京都。>
车窗外的高速路口旁,种满了一年常绿的樟树,车往前开,树往后退,姜烟望得有些出神。>
京都这座城市,聚集着各种精英,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都一心想来这里闯出一片天地。>
这里的天空,装着异乡人对未来的向往。>
有人在这里打出一处天下来,有人起早贪黑、卖不完的力气、遭不完的罪,最后只能屈服于现实。>
天空聚集着乌云,刚才还晴空万里没多久就暗沉了下来。>
没多久,就下起了暴雨。>
这座繁华的城市,本是大厦灯火,却在在雨里显得有些灰朦。>
姜烟摸了摸指甲盖,想起去年自己离开京城时,也是这般的天气。>
一年多里,她和杨思芳没有一点联系,就像是在彼此的生活里彻底消失了一般。>
车身穿过无数条车流,从城中心越来越开向郊区,直到停在一带有名的富人别墅区。>
阮家老宅>
司机停了车,先去给唐曼开了门。>
雨下得大,躬身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打湿了上半身。>
三个人打一把伞实在是太过拥挤了一些,司机几乎是整个人都在暴雨中。>
他手中的伞也是刻意偏向着唐曼,姜烟半个身子露在外边,雨水像是从头灌到底。>
唐曼搂着她,将她往伞里带。>
好不容易才走到门口,两人身上已几乎被打湿完了。>
特别是姜烟,头发粘在脖颈处,雨水顺着睫毛往下滴,粘湿了双眼,似是给她蒙上了一层雾气。>
唐曼拿纸给她擦,让她仪态稍微有些改善。>
随后,唐曼深吸一口气才敲响老宅的门,院子里的阿姨听到响声来给她开门。>
阿姨以为是阮江临回来了,开门时倒是没想到是唐曼,还带着一个女孩子。>
看两人淋成了落汤鸡,连忙让她们先进来,司机又去给她们俩拿行李去了。>
唐曼礼貌地先问了好:“李姨。”>
李姨在阮家做了不少年的工了,为人朴素,比唐曼来的时间还要早不少,算得上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人。>
李姨走在前头带她们俩,姜烟和唐曼并肩走在后头。>
阮家大宅没想象中的富丽堂皇,甚至可以说不太像是有钱人家的样子,过于低调了些。>
唯一值得说的古雅的装修风格,别致一格。但是看上去也就是个中上家庭的水平,奈何占地面积大,有着老一辈的风格。>
院子里还有座水池子,水池子中央有处假山,上面有些青苔。>
因下着暴雨,里面的水眼瞅着就要渗出来了。>
李姨没带唐曼她们去老人家那儿,这已经成为了阮家的共识,唐曼也不用自找麻烦非要凑到人跟前儿去。>
可一会儿吃饭也迟早都会遇上,住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会尴尬,于是开口问:“李姨,小叔叔还没回来吗?”>
姜烟心里触了一下,拿毛巾擦头发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李姨转身,眼里尽是将唐曼那点小心思看穿了的笑意:“要回来的,原先听到他给老太太打了电话的。”>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了鸣笛声,连摁了几下。>
想也不用想,也只有阮家那位野傲惯了的公子哥,才敢把车开进院子里。>
院子里种着老太太的菜和花,还有老爷子精心呵护的一池子鱼,旁边的笼子里还养着鸟。>
老人家总说那些个汽车污染空气,又怕轮胎压坏了花和菜,还怕车的鸣笛声惊了院里的鸟。>
所以阮家的人都将车停在外边,也就不开进来了。>
可阮江临向来只有别人将就他的份儿,他惯是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来的人。>
果然车鸣声传来没多久,院子里的鸟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期间还有几只黄鹂,声音拉得细长,吵得人耳朵疼。>
暴雨都没给它们吓着,硬是被阮江临车的声音给惊着了。>
李姨又连忙出来给鸟腾个位置,换个窝。>
原这些鸟可是老爷子的心肝宝贝,老爷子说这儿是绝佳的养鸟位置。>
她一边拿着鸟笼一边念叨:“鸟宝贝儿们,比你们更矜贵的爷回来了,你们可得懂事些,别一会儿那位一个不高兴,直接把你们给炖了!”>
他瞧了一眼,又若无其事地进去了,老太太从楼上听见声音,就知道是他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