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意图是什么,难道是针对汽车来的?>
当晚一夜没事。>
第二天凌晨,游击队的苏冰倩队长,一身戎装,飒爽英姿,英气逼人,巾帼不让须眉,腰间挎着一把盒子炮,来到了村庄,看到晓斌政委和高连长,马上打招呼。>
“杨政委、高连长好,我们又见面了,没有想到是你们两个来到这里。”>
“昨天他们还提到你们送来消息,没有想到这队长是你。”>
原来这苏冰倩,曾经在太行独立团培训过,当时的教官就是高连长,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当地有名的游击队长。>
造化弄人,形势发展太快,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刚刚高中毕业,就被当地县委送到了野战部队去培训,回来之后,这里就成了敌占区,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县委决定发展自己的武装,她就被推选到了这个位置上。>
游击队刚刚成立不久,有三十多人,他们中间有学生、猎户和志愿者。>
这些人都是坚定的抗日分子,虽然战斗的经历少,但他们有必胜的信心,为了赶走倭寇,即便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晓斌和高连长,看到苏队长带来的队员,虽然武器差了一些,但个个精神饱满,豪气冲天。>
随后苏队长向杨政委介绍了敌情。>
这个倭寇小队,昨晚就住在镇上,由当地的伪乡长接待。>
她的队员,昨晚曾经到镇上去侦查,通过内线了解到一些情况。>
这一次倭寇到镇上来,是听说这里经常有游击队活动,要来这里清剿,可是昨晚,他们接到报告,说这附近的村庄,有一辆汽车进入。>
他们游击队也不知道这汽车是哪里来的,但是为了安全期间,她就带领队员来到这里,查看情况。>
鬼子今天,也可能会到这一带村庄来。>
杨政委和高连长听完情况,他们分析,倭寇目前还不知道汽车所在的村庄,但是他们很快就可能会知道汽车来到了这里。>
为了打乱敌人的行动,并迷惑敌人,决定在敌人来的路上,打一个伏击,然后把倭寇,从这里引走,而在同一个时间,有燕子驾车,离开这一片敌占区。>
具体的安排是:独立团的战士和游击队,把敌人引开这里之后,燕子和交通员万奇同志,马上开车离开这里,脱离敌占区,在东王庄等待同志们的到来。>
燕子听说,要和敌人打一仗,她也想参加,可是没有人能够驾驶汽车,所以到时候,她只能够按照方案进行,把汽车开离敌占区,进入游击区。>
部队就是这样,接到敌情,随时进入战斗状态。>
晓斌只是简单给燕子说明了情况,就带着所有人离开了这里。>
看着同志们一个个离开,燕子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就是为了汽车内药品的安全,这几十个同志,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走上了战场。>
队员们走了之后,燕子询问交通员万奇,难道这里就没有其它路,可以离开。>
万奇说,往北就这一条直路,可敌人在我们的前边,要是绕道,两边都是敌占区,一条通往县城,一条通往邻县,到了那里敌情更复杂。>
听完介绍,燕子也没有办法,只有在这里等待。>
政委带着队伍,边走边听苏队长,介绍这一带的情况。>
当他听说,从镇上来到这里,要通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心里边就想到,那里应该是最好的伏击区,在那里伏击鬼子,然后把他们引进山区,这一次的战斗才算成功。>
半个时辰后,队伍来到山崖。>
中间是一条南北通向的大道,他看过之后对大家说道:“在东边设伏,因为那里的地形复杂,我们这些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有独立团战士和一半的游击队员,在此伏击,另外一半的游击队员,有苏队长带领,在这里的山顶接应。>
我们的目的,不是和敌人打硬拼,而是要引着鬼子上山,在这里兜圈圈,就是胜利。>
说完有苏队长,把自己的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跟着她向着山顶爬去。>
留下的人,马上在这里修建工事。>
他们搬来一块块大石作为掩体。>
天亮之后,所有人都在掩体后边,静悄悄的休息,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时间不长,就听到北边,传来了马蹄声。>
政委顺着声音看去,就发现一群鬼子和伪军,向这里走来。>
前边走的是伪军,后边走的是鬼子,骑在马上的人,就应该是鬼子的小队长。>
政委看了一下手表,时针正指向八点,说明鬼子,一早就在镇上吃过饭,往这里赶来。>
从人数看,总共有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