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子易箦》
在儒家弟子中,比较突出的是颜回与曾参,他们都对儒家思想作出了理论上的贡献。曾三颜四,指的就是曾子与颜回对自身修养而定的规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每天从“忠厚”、“诚信”、“温习”三方面数次反省。颜回有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即凡有于儒家礼仪道德的就不看、不听、不、不做。尤其是曾子的临终表现更是对自己的的道德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让人不得不生敬仰之心。
《曾子易箦》一的就是曾子临终表现,的是鲁国正卿季孙氏曾送给曾子一个美丽的席子,曾子接受了这一馈赠。临终前经人提醒这是一张大夫专用的席子,这在当时是不合乎礼制的。曾子翻然悔悟,不顾病危坚持要求把席子撤下来。撤下后曾参就安然死去了。有人曾曾子临终易箦表现他的虚伪和做作,觉得你都收了都用了,直到死才换下来又有什么作用呢?但是我认为正是这样才体现出了曾子对儒家礼教最真诚的热爱和出自内心的敬畏。
即使曾子收用席子不合规,但他在生存之际用仅存的力气改正了错误,正表现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的极高的修养和勇气。如果他是虚伪的人至少有三个机会他仍然使用那个舒服而又漂亮的席子。第一,称赞那个席子漂亮的人并非是什么达官贵人,而是他自己家的一个孩子,作为一个正躺床上奄奄一息的垂死之人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呵斥了那个孩子,他继续装睡就行了;第二,即使他听到了孩子的疑问,他完全可以骗那个孩子一次而:“你懂什么这席子虽然漂亮比大夫用的还便宜至少几十元呢。”我想童子对那个席也只是好奇并非床上用品鉴定专家,一定也不会再什么;第三,他还可以以病体沉重为理由拖到天亮以后再换,也非常符合常理和人情。
如果不换席子,曾子的生命之火也许会延长几天,但是在平淡中熄灭。但由于临终换下一张席子,曾子用最后的力气捍卫了儒家礼教的尊严,却使生命在最后爆发出最灿烂的光芒,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曾子易箦】(檀弓上 《礼记》)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