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虽惊却不慌。>
就算是敌袭,即便敌人不少,但就凭卫营俱是一骑三马,想逃还是很轻松的。>
除非四面已被围死。>
李承志戴好兜鍪,快速的出了帐。>
今天是四月十二,月亮很亮,即便营内各处已熄了明火,但李承志依旧能看到个大概。>
这些亲卫怎么也算是久经阵战了,很是镇定。备箭的备箭,抽刀的抽刀,不见有一丝慌乱。>
李承志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见李亮快步奔了过来,恭声报道:“刚有斥候来报,说是发现山丹县城以东二十里左右有马贼与胡商接战。>
马贼近有三四百骑,胡商寡不敌众,一触即溃,正往西逃窜……马贼在后紧追不舍,最多两刻,便会追至县城周围……”>
原来不是冲自己来的?>
但李承志还是忍不住的脸一黑。>
胡商这是在逃命,而且还是夜里,哪有什么方向和章法可言?>
更不可能只朝着县城的方向跑。不出意外,九成九会有溃散的商队护卫逃到这个方向来。>
也绝对不用怀疑,肯定会有追兵追过来。>
都骑着马,二三十里转瞬即至,自己不管是想躲,还是想走,都已然来不及了……>
想要隐藏行踪,悄无声息的遁回关中,竟已成了一句空话?>
李承志恨的直咬牙。>
简直见了鬼了,大半夜的,从哪里冒出的马贼和胡商?>
还好死不死的,恰好就被自己撞上了?>
但凡早上一两个时辰,自己肯定会想办法避开,而不是扎营……>
李承志脸色微沉,快速交待道:“此地如此空旷,藏都无处可藏。算了,就地防御吧……另外,备好官旗,以备不时之需……”>
何止官旗?>
李承志怀中可是真有关中镇守府的出关文书和令信的。>
不然他不可能带着五十护卫一路畅行无阻的走到河西,更不可能在西去的途中,明目张胆的跑到武威城下窥探……>
李亮有些纳闷:郎君竟然要亮官旗?>
那可是伙马贼,而且兵力近有自己的两倍,一见官旗,岂不是饿狼见了肥肉?>
稍一狐疑,无意间瞥到李承志正在隐隐冷笑,李亮福至心临,恍然大悟。>
怪不得斥候来报时,并无提到山丹城内有什么动静,好像连烽台竟都未点燃半座?>
这伙马贼,十之 就是官兵假扮的……>
不然为何离县城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马贼出没?>
而且除了县兵,县城以南就是河西马场,那里可是有一座主官高至正五品的典牧府衙,光是放马的牧户就有上千。>
这可是上千户,一户至少有一丁,骑上马,背上弓,就是上好的骑兵。>
哪来的马贼这么大的胆子,不怕被典牧府衙给剿了?>
李亮有些无奈,暗叹运气不好,恰好就撞上了这样的破事?>
这伙官兵胆子也真是够大的:抢劫西域胡商可是重罪,十成十,朝廷会一查到底……>
狐疑的同时,李亮也明白了李承志的用意。>
要真是官兵,只要看到关中镇守府的令旗,肯定会做贼心虚,十有 会打马就逃。>
除非有把握将这两百余骑亲卫一个不剩的灭口于此……>
李亮领命而去,不多时,亲卫就用骑枪在营外四周布了一座周长约一里左右的拒马阵。>
紧贴内阵,又立了一层披着甲铠的战马,而后才是甲兵,个个持弓负囊,严阵以待。>
李承志被围在最中间,正胯在马上,扬首向东眺望着。>
旁边立着一杆接起来的旗杆,足有两丈高。底下挂了一盏灯笼,必要时候就会点亮升起,以亮明身份……>
不时,便有斥侯回营急报,说是已有许多溃兵在往这边逃来,后面还有不少追兵>
李承志止不住的直叹气。>
想到就会是这样的结果:根本藏不住了!>
但还能怎么样?>
只能先稳住,惊走这伙“马匪”之后,再立即动身,连夜赶路。>
至于以后有人问起?>
既然能有官兵假扮马贼,谁敢保证不会有“贼人”假冒关中镇守府的官兵?>
打死不承认就是了……>
正转着念头,不远处又响起了号角声。>
这不是敌人,而是李亮派出的斥候。>
铜哨属李承志麾下独有,就连奚康生的亲卫甲骑都还未开始配装,为免暴露白甲营的身份,李松早就不用了。>
李承志的亲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