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不知出脱了几倍……>
李承志微一思量就有了腹稿:>
双蝶绣罗裙,端午宴,再相见。>
薄粉不深匀,浓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珠如玉,柳腰身。>
沐兰已黄昏,来时衣上薰。>
诗念完时,郭怀淑已是满脸绯红,娇羞欲滴。一双妙眼时不时的就会往李承志的身上偷瞄。>
但李承志就像眼瞎了一样,只当看不见。>
魏瑜初时还有些担心,但看了几眼后,心中先是一松,又是一酸。>
李承志看他表妹时,就如平时看自己一样,分明是当没长大的小孩呢……>
“好诗,好诗……”>
郭玉枝好不满意,脸上挂满了笑。笑了几声,她又满含深意的看着李承志:“我儿诗虽作的极妙,但脂粉气太浓,归家后,还是要与你父亲多多请教……”>
众人都以为郭玉枝在提点李承志,觉得他诗中的温柔气太重,难免就会失了锐志。>
初时李承志也确实是这样想的。但一听让他向李始贤请教,他就品出不对味来了。>
母亲要让自己向父亲请教如何作诗?>
正腹诽着,无意中一瞅,李承志看到郭玉枝双脚就似被钉住了一样,既不走也不坐,双眼挪来移去,在高文君、张京墨,甚至魏瑜和郭怀淑的身上来回打量,眼中竟然尽是羡慕。>
到最后,她又将目光挪到自己身上,脸上满含期待,李承志心中一动,恍然大悟。>
这分明是怪父亲才思不够,不会作诗,不会像自己哄这高文君等人一般作这么好的诗哄她开心。但又很是羡慕,所以想让自己当枪……>
李承志忍着笑,拱手一拜:“母亲放心,明日归家,儿子定会向父亲请教,请他指点……”>
要是没有诗作,何来指点可言。>
郭玉枝顿时便知儿子听懂了她的潜意,双眼笑的弯成了两道月牙,连声赞着:“好好好……”>
刚刚送走郭玉枝和表妹,李承志都还未坐下来,感觉四周一亮,又传来许多窸窸窣窣的声音。>
许多贵妇娇女竟然不约而同的齐齐起身,有的让丫鬟掌着大烛,有的让端着酒菜,更有的还在搬着案几,竟似全要凑到李承志身边来。>
李承志一脸懵逼:这是被母亲捅了马蜂窝,当自己是诗词批发商了?>
这怕不是的有 十上百,要是一人作一首,先不论他有没有记得这么多,便是能作也不能再作赞美女子的诗词了,不然非被冠上一顶“北朝艳词大家”的帽子……>
李承志慌的摆着手,又朝堂上一拱:“此值佳节,百官同庆。上有奚镇守、高刺史、延容公并诸位上官高座,下有诸县令、僚属等前辈,并父母舅公在堂,晚辈怎敢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牛不吃水强按头,李承志不愿作,难道她们还能扑上去强逼不成?>
一众贵妇娇女满脸失望,眼巴巴的看着堂上的奚康生。>
奚康生都被逗笑了,指着李承志笑道:“若能作,便再作一首,也算不负美人恩!”>
只是一首倒不是不行,但作给谁合适?>
李承志有些踌躇。>
要是有一首描写诸多佳人齐聚一堂的诗词就好了。>
李承志微微一拱:“且容下官思量思量!”>
说着他又离开几案,举目四瞅,期望找点灵感,激发一下记忆。>
本章已完成!